電力每日要聞“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測試儀”測試速度大大提高
近日,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研制的六氟化硫/氮氣混合氣體(以下簡稱混合氣體)在線監測裝置通過專家現場驗證。
據介紹,混合氣體在線監測裝置自2022年底開始在平頂山110千伏舞鋼寺坡變電站運行,是同類裝置在變電站現場的第1次應用。數據顯示,應用該裝置后變電站混合氣體組合電器等電力設備狀態良好,實現了電力設備中氣體混合比和壓力的在線實時監測,確保了設備安全可靠運行,提高了設備的運維水平。
為促進電網設備綠色化發展,近年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推廣采用混合氣體替代六氟化硫作為綠色介質。然而,一次設備中氣體混合比或壓力變化會影響設備絕緣性能,甚至危及設備運行安全。現有混合氣體密度繼電器雖可實現氣體壓力監測,但仍需要停電檢測或現場帶電檢測才可測量氣體的混合比,安全性和監測效率較低。
22年起,中國電科院牽頭開展混合氣體在線監測裝置設計研發,應用紅外熱釋電傳感技術檢測氣體混合比,創新采用在線自校準技術實現混合比檢測單元的實時校正;融合“溫度-壓力"曲線監測氣體壓力,將氣體混合比檢測誤差控制在小于±1.0%,氣體壓力監測精確度等級達1.0級。
1.設計用途(LYFA3000B電力每日要聞“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測試儀"測試速度大大提高)
設計用于對保護類、計量類CT/PT進行自動測試,適用于實驗室也適用于現場檢測。
2.參考標準
GB 1207-2006、GB 1208-2006
3.主要特征(LYFA3000B電力每日要聞“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測試儀"測試速度大大提高)
• 支持檢測CT和PT。
• *大電流1000A5V,無需外接其它輔助設備,即可完成所有檢測項目。
• 自帶微型快速打印機、可直接現場打印測試結果。
• *大電壓3000V,*大功率可達6KVA。
• CT變比二次側同時測試6組。
• 按規程自動給出CT/PT(勵磁)拐點值。
• 自動給出5%和10%誤差曲線。
• 可測試變壓器套管CT和GIS內CT。
• 可保存1000組測試資料,掉電后不丟失。
• 支持U盤轉存資料,可以通過標準的PC進行讀取,并生成WORD報告。
• 小巧輕便≤35Kg,非常利于現場測試。
• 開機自檢,電流、電壓多重保護。
4.主要測試功能:(見下表)(LYFA3000B電力每日要聞“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測試儀"測試速度大大提高)
5. 主要技術參數: (見下表)(LYFA3000B電力每日要聞“六通道互感器角差測試儀"測試速度大大提高)
5.1.工作條件要求
輸入電壓 220Vac±10%,2、額定頻率 50Hz;
測試儀應該由帶有保護接地的電源插座供電。如果保護地的連接有問題,或者電源沒有對地的隔離連接,仍然可以使用測試儀,但是我們不保證安全;
參數對應的環境溫度是23℃±5℃;
保證值在出廠校驗后一年內有效。
新疆阿克蘇供電公司調度大廳響起急促的告警聲——阿克蘇地區某110千伏線路出現故障。調度員胡偉立即通過輸電線路故障智能辨識分析系統展開排查。幾分鐘后,屏幕上就呈現出故障的詳細信息。根據系統提供的精確信息,調度團隊迅速制訂了復電方案并啟動應急處置,不到一小時,線路恢復正常運行。
新疆電網是全國覆蓋范圍很廣、供電范圍最大的省級電網,輸電線路廣泛分布于復雜地理環境中,常年面臨雷電、覆冰、大風及異物侵擾等多重自然災害威脅。當輸電線路出現故障后,傳統的巡線方法以人工為主,不僅需要大量時間,還可能出現搶修物資調配精準度不足等問題。另外,暴風雪、沙塵暴等惡劣天氣不僅增加了人工判斷線路故障的難度,還可能導致誤判。
為此,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指導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創新研究。項目團隊系統分析了國家電網公司近5年積累的上萬條跳閘數據,深入挖掘故障發生原因與氣象信息、過渡電阻、暫態分量等特征量之間的關聯規律,并于2024年12月成功研發出輸電線路故障智能辨識分析系統。該系統創新性地整合了故障波形、設備監測、氣象環境、地理信息等多維度數據,通過深度挖掘與智能分析,實現了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故障原因的快速精準識別。
基于不同故障類型在過渡電阻、暫態分量等電氣特征,以及氣象條件、設備運行狀態等環境參數上的顯著差異,輸電線路故障智能辨識分析系統可將故障波形轉化為可視化特征圖譜,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強大的圖像識別能力,實現輸電線路故障類型的快速精準辨識。“這個系統就像一個24小時在線的電力醫生,當輸電線路發生故障后,利用該系統可自動、快速地診斷出線路故障的位置、相別、具體原因、故障過程等詳細信息,為調度人員提供精準的故障診斷報告。"國網新疆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員工王興介紹,“基于系統提供的多維數據,我們能夠快速制訂很好的復電策略,既規避了試送電風險,又有效降低了傳統模式下可能引發的故障風險。"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